歡迎訂閱 有錢人這麼想 新聞推播。

請點選「訂閱」後,再點擊「允許」即可完成網頁新聞推播訂閱!

分享

國外實測「沒手機電腦」關在房裡5天,成功可獲得1000萬!規定能帶3樣東西,你能成功嗎?

這個節目的一次實境活動就是,
讓人住在不到3坪的房間裡。
裡面有一個馬桶和床,每天也都會有人送吃的喝的,
不過房裡不會有什麼娛樂設施。

所以除了吃飯睡覺之外,也只能發呆,
不過如果成功度過了5天4夜後,
就能馬上獲得1000萬,你覺得你能做得到嗎?

只是很多網友看到之後都認為,
只要有1000萬還有什麼做不出來呢!

要是讓我去,什麼5天4夜,
半個月我還是可以活跳跳的完成然後出來數錢!!

不過,也有很多人還是比較保守的,
因為沒有手機也沒有電腦,一個人待著幾乎不可能吧!?

所以現在就要來看看,讓一個人在完全沒有社交的密閉空間中,
可能出現什麼樣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呢?

英國Channel 5電視臺,
在8月28日播出了這麼一部片子《In Solitary》,
就是在進行這個實驗。

拍攝的地點在貝爾法斯特一個廢棄的倉庫中。
拍攝組搬來四個貨櫃屋,用來模擬密閉空間。

貨櫃屋裡有椅子,床,洗手台,廁所,基本設施這個小房間都有。

他們從海量的報名名單中,抽出了3名性格背景截然不同的志願者,來參加這次的實驗。

他們三個要各自住進沒有電腦,沒有手機的貨櫃屋裡,但他們可以帶3樣私人物品,然後在貨櫃屋中,度過5天4夜的時間。

在這5天時間裡,他們的一舉一動,會被在房間裡的裝置的攝影機拍攝,由心理學博士Dr. Pauline女士負責監督分析,一旦被博士認為,志願者的精神狀態瀕臨崩潰,會馬上要求製作組停止拍攝,並把人救出。

每個房間裡面,都有一個紅色的緊急按鈕,如果真的待不下去,可以按此逃脫。

這三名志願者,他們的年齡都是28歲

Lucie,一名網紅。

日常生活,是每天帶著台照相機,拍出美美的照片,在各大媒體上,分享自己的生活。

第二名志願者,叫Lloyd。


他是一個網路喜劇演員,日常在網上上傳的作品,風格都是這樣的。

Lloyd有一個很恩愛的女朋友...

他想來參加這個實驗的原因,想要知道自己會如何應付沒有手機、沒有社交、也沒有女朋友的生活。

第三名名志願者,叫 Charmayne。

她有一個兒子,有一個很愛她的丈夫,生活中的所有瑣事,都很少讓她自己來,而她每天不是陪丈夫和兒子,就是和朋友一起出去玩。

所以,她很想通過這次的實驗,證明自己完全有能力適應獨處。

主持人給他們講解規則。

三個人臉上都掛著輕鬆的笑容,對這次為期5天的實驗不以為意。

當主持人問,覺得自己可以在這樣的房間裡待上多長時間的時候,喜劇演員Lloyd表示:「如果和我想的差不多,保守估計的話待個十天半個月不是問題。」

交代完一切事項之後,三個人分別進到了屬於自己的貨櫃屋,Charmayne表現得很是興奮。

Lloyd對周遭的一切,都很好奇。

Lucie則表現得相對沉穩。

都準備就位之後,為期五天的密閉實驗,開始了。
根據規則,每個人可以帶三樣私人物品進去。

喜劇演員Lloyd,帶了一張女朋友的照片,足夠維持到實驗結束的約克郡茶包,以及一副撲克牌。
網紅Lucie帶了一些畫畫用具,一支筆,以及一個做運動用的啞鈴。

Charmayne帶的,是一盒黏土,一份丈夫為自己加油鼓勵寫的信(她還沒打開來看過),以及一瓶保濕潤膚乳。

主持人George帶的,是一副紙牌,一些繪畫用具,和一支筆。


實驗開始的頭幾分鐘裡,Charmayne信心滿滿。

她注意到了房間裡面節目組提供的白板,在上面,寫下了「You Can Do This」(你能做到的)這樣的字眼來鼓勵自己。

Lucie用這塊白板,為未來五天做了一個健身規劃表。

而Lloyd拿著攝影機在房間裡四處遊蕩

3小時過後,所有參與者對所在房間的一切失去了新鮮感,開始真正進入到與世隔離的狀態。

Lucie專心畫畫

Lloyd用節目組給他準備的襪子,弄成一個小球,自顧自玩了起來。

主持人George在本上記著自己的心路歷程...

Charmayne,開始玩起了帶來的黏土...

一切看起來似乎都還正常,但忽然,意外發生了:

好端端玩著黏土的Charmayne,突然就捂住臉,開始悲傷地哭泣...
穩定了一下情緒,接著玩...
實在壓抑不住...

接著起身去了廁所...
於此同時,二號房的喜劇演員Lloyd在想著接下來要幹嘛,並表示自己可能會熬到半夜才睡。

四號房的主持人George,已經關燈睡覺了。
此時的時間,是晚上8點45分。

Charmayne從廁所回來,情緒穩定了不少...
拿出食物,準備吃點東西

但在密閉環境中,她自言自語說道,「I feel so panic」(我內心十分慌亂)
一直在螢幕前觀察的博士,則表示Charmayne實際上是在害怕。

她拿出了丈夫寫給她,為她加油鼓勁的信。
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就拿出來讀一讀。


距離實驗開始3.5小時,Charmayne再次避開攝影機,去洗手間讀信。

洗手間裡沒有裝攝影機,裡邊傳出了Charmayne陣陣哭聲:「我想回家...」
出來之後,她擦掉了白板上面寫的「你能做到的」...
然後猶豫了一會兒,還是按下了紅色按鈕,選擇逃離這個地方。

距離實驗開始4小時45分鐘,第一名參與者出局...
此時的其餘三人,都在做鍛煉,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第一位參與者離開的時間太早,離節目錄製結束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於是節目組又找來一個候選人,Sarah,進入三號房間。
她是一個單親媽媽,日常生活的重心,可以說全部放在自己8歲的孩子身上。

她帶的三樣東西,分別是唇膏,一塊心形的石頭,和一個枕頭。

Lloyd躺在床上百無聊賴玩著攝影鏡頭...

Lucie還是在畫畫,安安靜靜,默不作聲

而主持人George,已經到達了情緒失控的邊緣。

他開始口爆髒話...
嚷嚷著我恨這個地方。

「在情緒上的臨界點到來之前,對我來說一切都還OK。
一旦達到了那個爆點,你就一秒鐘都無法再忍受下去。
這裡變成了比監獄更可怕的地方。」

最終,他決定退出,此時距離實驗開始24小時,第二位參與者,主持人George出局。

George離開之後,其他三人依然繼續著。
Lucie按照正常的生理時鐘,正在睡覺。
新加入的Sarah,卻已經表現出了焦慮的症狀,在黑暗又封閉的新環境裡,她無法入眠。
她爬下床,然後蹲到角落裡錄了一段影片。

她又回到床上,沒過多久又挪到地上
隨後,她趴到洗手台旁,瘋狂嘔吐了起來...

這有可能是由極度焦慮不安導致的生理反應。
Sarah在吐完之後,似乎變得精神振奮。

時間緩慢地來到第三天

Lloyd還是用那個姿勢躺在床上,正對著攝影機描述他的生平經歷。
他說,他知道攝影機後面是有人在看的,這讓他感覺好很多。

而一旦當攝影機轉向別處,不再對準著他,Lloyd很明顯的表現出了憤怒,失落,還有焦慮。
過去強行掰正攝影機:「你沒看我的時候,我很無聊!」

另一邊,同樣在小貨櫃屋裡待了3天的Lucie,仍堅持著自己的鍛煉計畫,牆上,掛著她自己的畫作。
第四天...

Lucie的房間裡,已經掛滿了她自己畫的畫,她開始通過攝影機,記錄這四天的點點滴滴...

這也是第一次,她在房間裡攝影機的注視下吐露心聲。

Lucie曾經和一個人相識相愛,一起度過了8年的時光,一起奮鬥一起打拼,一起搬到倫敦。
後來,他向Lucie求婚,並在今年5月,正式成為夫妻,但是幸福甜蜜的日子並沒有過多久,僅僅4個月不到,丈夫就告訴她,自己愛上了別的女人,然後頭也不回地走了。
8年感情一瞬間化為泡影,Lucie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失去了一切,於是就想到了來這裡,逃避這個悲傷的世界。

與此同時,Llyod也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過往...

他雖然表面上嘻嘻哈哈玩世不恭,在Facebook上上傳著令人捧腹大笑的影片,但其實內心深處,也埋藏著自己的小秘密。
和女友在一起的日子很開心,和媽媽也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但他卻很少提及自己的父親。
早年父母離異,他一直跟著媽媽過,從沒覺得爸爸盡到過作為父親的責任,心底裡,或許多少都有些埋怨。
但是在這個房間裡面,他想明白了很多事情:「出去了之後,我想去看看爸爸。」

中途加入的Sarah那邊,情況也不是很樂觀,她坐在床上哭,像是想起了什麼悲傷的事情。

甚至還出現了幻覺,她對著攝影機,堅持稱自己在洗手台裡看到了一隻狗:「這裡是耳朵,這裡是尾巴...」

還出現了一些奇怪的舉動。
博士在螢幕前看到這一幕,很擔心她,想著要不要提前讓她結束實驗,畢竟在這種環境下,人是真的有可能發瘋的。
但隨後,Sarah又很快調整回了自己的正常情緒,這讓經驗豐富的心理學博士,也嘖嘖稱奇。

博士表示,在密閉環境中,任何負面的情緒都會被無限放大,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能夠自我調節的現象。
唯一解釋的通的,大概是因為Sarah,她是一個單親媽媽,她早已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了調節自己的情緒。
因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才能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種種困擾,努力撫養孩子長大,為期5天的實驗,終於接近了尾聲,當主持人鳴響代表實驗結束的喇叭。

他們一個個,從自己的貨櫃屋裡出來...
Llyod高興壞了,高喊道:「winner winner, chicken dinner」(贏家贏家,晚上吃大餐!)

Lucie也伸了長長一個懶腰。

對每一個人而言,這五天的時間都恍如隔世。
看到成功挑戰的3位,他們5天4夜與自己獨處的時間中,
到底內心還經歷了什麼樣的糾結與掙扎呢,我們都不會知道,
可是,我相信他們都是一個內心非常強大的人,因為這樣才能挑戰成功呀!

{DM_AfterContent}
Reference:
  • TAG:
{DM_BeforeComment}

推薦文章